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疗天地

【心理防疫】疫情之下的情绪识别和应对

更新时间:2020-03-18 来源:本站 浏览量: 作者: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衡水市精神病医院、衡水市精神卫生中心)

近几天来,咨询的电话也越发的多了起来,梳理了一下,有代表性的大部分和“情绪”有关。典型的例子就是我的朋友老王,她是某市三级医院的一名科室主任,疫情期间安排科室人员值班固守,加班加点,完成了所在市级医院所有疑似病人及普通患者疫情期间的医学影像的检查任务。“随着本市住院患者一个个康复出院,按理说,我们该轻松缓上一口气了,但心情仍然放松不下来……”,老王一边说一边还叹气。老王是我的朋友,对她的情况我还是有所了解的,她问我“怎么办?”。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首先要知道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才是“怎么办”,判断是第一步,提醒自己此刻需要处理的是她的情绪,而不是她的情结。所以识别情绪、稳定情绪也是当务之下心理援助工作的重中之重--“诊断永远先于治疗”。

老王此刻出现这种无力、倦怠、疲惫、甚至自责、内疚等情绪,也是很多参加了抗冠医务人员的心理反应,及所说的耗竭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每个人来说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是一种非正常状态下的正常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有常有三个阶段:警觉期、抵抗期、耗竭期。正是因为好多奋战在一线抗疫人员,让疫情有了阶段性的好转。(由衷的感谢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感谢奋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我院的工作在一线的同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前些日子的工作阶段,是反应的第二期,即抵抗期:有目的高效的执行任务,处理险境和问题。忙而不乱,灵活选择和处理优先事项,注重效果,大量而又经济地消耗体力和资源。当随着疫情的缓和,进入第三期即耗竭期。在这一期,一部分人得到充分修养,或顺利完成任务而凯旋,可能不会进入真正的耗竭期;还有一部分不利的情况就是任务艰巨,距离胜利还没有期限,或者因为没有完成好任务,屡经挫折,负性的情绪和动机,可能会使我们过早、过长时间受到耗竭状态的折磨。当进入衰竭期时,轻者会有感到虚弱、疲惫、淡漠、抑郁等身心不适。当我们的各种心理需求或者动机没有被看到、满足和照顾到时,最先以情绪的方式表达出来。

常见的负性情绪有焦虑、抑郁和恐惧。在不同压力和应激下,不同的负性情绪时常会围绕在我们左右,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和行为,识别不同的负性情绪对我们应对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它是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焦虑可分为“正常的焦虑”和“异常的焦虑”,正常的焦虑是我们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正常的焦虑我们承认它正常存在就可以了,不需要处理。“异常的焦虑”,指我们过于担心,指一个人体验到和处境不相称的痛苦的情绪体验,认为糟糕的事情将要发生。同时感到肌肉紧张、心慌气短、手心出汗等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出现这种情况的应对方式是:放松训练,最简便的就是“深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钟左右。即鼻子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用口慢呼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无论是吸还是呼都要尽量达到“极限”量,即吸到不再吸,呼到不能再呼为度。

抑郁是指“体验到和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认为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常见的抑郁情绪表现为高兴不起来、闷闷不乐、以前感兴趣的现在也没有了什么兴趣,感到疲乏无力,精力减退等,但这种情况持续时间不会超过2周,并且对生活、学习没有大的影响,是一种“正常的抑郁情绪”,最好的应对方式是加强运动、多晒太阳, 试着改变对一个事情的看法,做到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反之持续时间超过2周,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等,就需要到专业机构就诊了。

恐惧是指“体验都和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认为糟糕的事情正在发生”。恐惧分为两种:理性的恐惧即害怕,害怕常有客观的事实存在,应对的方式就是回避或者把自己保护起来。就像疫情之下,我们都害怕被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应对的方式是待在家里,出门戴口罩做好正当的防护;而非理性的恐惧,往往和客观现实不相符,比如有人一想到病毒感染,就感到自己得了肺炎一样,觉得家里也不安全了,干咳、喘不过气起来等,自己明明知道不可能,但还是控制不住的担心、恐惧,即过度的恐惧,应对的方式就是系统脱敏,这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忙。

总之情绪常有,而神经症不常有!识别正常和异常的负面情绪,是我们缓解压力和控制情绪的第一步。 情绪无好坏之分,它是我们身体反应的一个信号,识别它、认识它、有利于维护我们的身心健康。(秦进芳)